— 摘自 《孟子》

  • 孟子见梁惠王 。王曰:“叟 !不远千里而来,亦将有以利吾国乎?”

  •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,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

  • “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;人死,则曰,‘非我也,岁也。’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,曰,‘非我也,兵也。’

  • 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

  • “今王发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,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,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,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

  • 及陷于罪,然后从而刑之,是罔民也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?是故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,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;然后驱而之善,故民之从之也轻

  • 寡人有疾,寡人好勇。

  • 此匹夫之勇,敌一人者也。

  • 王顾左右而言他。

  • 曰:“臣弑其君,可乎?” 曰:“贼仁者谓之‘贼’,贼义者谓之‘残’。残贼之人谓之‘一夫’⑤。闻诛 一夫纣矣,未闻弑君也。”

  • 取之而燕民悦,则取之。古之人有行之者,武王是也。

  •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,岂有他哉?避水火也。

  • 民望之,若大旱之望云霓也。

  • 今燕虐其民,王往而征之,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。

  • 诛其君而吊其民,若时雨降。

  • 易如反掌

  • 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

  • 助之长者,揠苗者也——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

  • 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赡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

  • 以力假仁者霸,霸必有大国

  • 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

  • 贤者在位,能者在职,国家闲暇

  • 信能行此五者,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。

  •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,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——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 誉于乡党朋友也,非恶其声而然也。

  • 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

  • 立于恶人之朝,与恶人言,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。

  • 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

  •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

  • 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,则是不明也;识其不可,然且至,则是干泽也。

  • 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

  •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,莫之或欺。

  • 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

  • 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

  • 胁肩谄笑,病于夏畦

  • 戴盈之曰:“什一,去关市之征,今兹未能,请轻之,以待来年,然后已,何如?”

  • 孟子曰:“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,或告之曰:‘是非君子之道。’曰:‘请损之,月攘一鸡,以待来年,然后已。’——如知其非义,斯速已矣,何待来年?”

  • 予岂好辩哉?予不得已也。

  • 不仁而在高位,是播其恶于众也。上无道揆也,下无法守也,朝不信道,工不信度,君子犯义,小人犯刑,国之所存者幸也。

  • 城郭不完,兵甲不多,非国之灾也;田野不辟 ⑾,货财不聚,非国之害也。上无礼,下无学,贼民兴,丧无日矣

  •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,是犹恶醉而强酒。

  • 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

  • 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

  • 桀纣之失天下也,失其民也;失其民者,失其心也。

  • 民之归仁也,犹水之就下、兽之走圹扩也。

  • 求也为季氏宰,无能改于其德,而赋粟倍他日。孔子曰:‘求非我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’

  • 天下溺,援之以道;嫂溺,援之以手——子欲手援天下乎?”

  • 古者易子而教之,父子之间不责善。

  • 一正君而国定矣。

  • 有求全之毁。

  •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。

  • 孟子告齐宣王曰:“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儸。”

  • 孟子曰:“无罪而杀士,则大夫可以去;无罪而戮民,则士可以徙。”

  • 孟子曰:“君仁,莫不仁;君义,莫不义。”

  • 孟子曰:“人有不为也,而后可以有为。”

  • 孟子曰:“言人之不善,当如后患何?”

  • 孟子曰:“大人者,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,惟义所在。”

  • 孟子曰:“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,惟送死可以当大事。”

  • 由仁义行,非行仁义也。

  • 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

  • 有人于此,其待我以横逆,则君子必自反也:我必不仁也,必无礼也,

  •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,其良人出,则必餍酒肉而后反。其妻问所与饮食者,则尽富贵也。其妻告其妾曰:“良人出,则必餍酒肉而后反;问其与饮食者,尽富贵也,而未尝有显者来,吾将瞯良人之所之也。” 蚤起,施从良人之所之,遍国中无与立谈者。卒之东郭墦闲,之祭者,乞其馀;不足,又顾而之他——此其为餍足之道也。 其妻归,告其妾,曰:“良人者,所仰望而终身也,今若此——”与其妾讪其良人,而相 泣于中庭,而良人未之知也,施施从外来,骄其妻妾。 由君子观之,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,其妻妾不羞也,而不相泣者,几希矣

  • 也。《太誓》曰,‘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 ,’

  • 治亦进,乱亦进,曰:‘天之生斯民也,使先知觉后知,使先觉觉后觉。予,天民之先觉者也。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。’

  • “尊者赐之,曰,‘其所取之者义乎,不义乎?’而后受之,以是为不恭,故弗却也。”

  • 曰:“请无以辞却之,以心却之,曰,‘其取诸民之不义也’,而以他辞无受,不可乎?”

  • 曰:“其交也以道,其接也以礼,斯孔子受之矣。 万章曰:“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,其交也以道,其馈也以礼,斯可受御与?”

  • 曰:“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,犹御也。苟善其礼际矣,斯君子受之,敢问何说也?”

  • 告子曰:“性犹湍水也,决诸东方则东流,决诸西方则西流。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,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。” 孟子曰:“水信无分于东西,无分于上下乎?人性之善也,犹水之就下也。

  • 犹彼白而我白之,从其白于外也,故谓之外也。”

  • 告子曰:‘性无善无不善也。’或曰:‘性可以为善,可以为不善 ①;是故文武兴,则民好善;幽厉兴,则民好暴。

  • 故苟得其养,无物不长;苟失其养,无物不消。

  • 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 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,

  • 生亦我所欲,所欲有甚于生者,故不为苟得也;死亦我所恶,所恶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辟也

  •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。万钟于我何加焉?为宫室之美、妻妾之奉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?

  • 孟子曰:“羿之教人射,必志于彀;学者亦必志于彀。大匠诲人必以规矩,学者亦必以规矩。”

  • 再命曰,尊贤育才,以彰有德。三命曰,敬老慈幼,无忘宾旅。四命曰,士无世官,官事无摄,取士必得 ⑾,无专杀大夫。五命曰,无曲防 ⑿,无遏籴,无有封而不告 ⒀。

  • 长君之恶其罪小,逢君之恶其罪大。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,

  • 君不乡道,不志于仁,而求富之,是富桀也。‘

  •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。今吾子以邻国为壑。

  • 孟子曰:“舜之居深山之中,与木石居,与鹿豕游,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;及其闻一善言,见一善行,若决江河,沛然莫之能御也。”

  • 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

  • 五亩之宅,树墙下以桑,匹妇蚕之,则老者足以衣帛矣。五母鸡,二母彘,无失其时,老者足以无失肉矣。百亩之田,匹夫耕之,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。

  •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,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。观水有术,必观其澜。

  • 孟子曰:“鸡鸣而起,孳孳为善者,舜之徒也;鸡鸣而起,孳孳为利者,跖之徒也。欲知舜与跖之分,无他,利与善之间也。”

  • 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墨子兼爱,摩项放踵利天下,为之。

  • 饥者甘食,渴者甘饮,是未得得饮食之正也,饥渴害之也。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?人心亦皆有害。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,则不及人不为忧矣

  • 有为者辟若掘井,掘井九轫而不及泉,犹为弃井也。”

  • 贤者之为人臣也,其君不贤,则固可放与?” 孟子曰:“有伊尹之志,则可;无伊尹之志,则篡也。”

  • 《诗》曰:‘不素餐兮’。君子之不耕而食,何也?”

  • 公孙丑曰:“《诗》曰:‘不素餐兮’。君子之不耕而食,何也?”

  • 公孙丑曰:“道则高矣,美矣,宜若登天然,似不可及也;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?”

  • 孟子曰:“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,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。

  • 春秋无义战。

  • 古之为关也,将以御暴;今之为关也,将以为暴。”

  • 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

  • 诸侯危社稷,则变置。

  • 口之于味也,目之于色也,耳之于声也,鼻之于臭也,四肢之于安佚也,性也,

  • 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

  •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——所求于人者重,而所以自任者轻。”

  • 哭死而哀,非为生者也。

  • 说大人,则藐之,勿视其巍巍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