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我是那种恨不得把想法都开源的开源拥趸

实际上把你的思想开源自古有之,写作便是.

我在2017年小目标提到,暂时接手了一个10人的team,决定把自己的想法和经历整理成笔记,分享出来。一来想记录下自己的摸索过程,好随时调整,有据可依。二来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,日后请人指点,也方便交流

我的偏见
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一致把管理当伪科学看待,

这个领域充斥着一堆彼此相悖、不成体系的话语,人们根据各自的经验素材,自说自话。

既不能重复实验,也不能量化

既没有双盲试验,也没有控制变量

因为现实是检验理论的标准,结果就变成成王败寇的局面。一个人只要取得成功,一堆的管理书籍喝鸡汤就冒出来,浑然忘了当时的际遇与运气

颇似对史学家的这句调侃

历史人物胡乱射出一箭,史学家在箭的落点画个圈说,看,伟大人物正中靶心!

我不能说我现在就没有这些偏见。尽管我现在还是不愿意承认这是一门科学,但我可能会接受它可能是一门艺术

编程时间

这是最初摆在我面前的问题。

如果我转到管理,琐事如山,大块的编程时间何来?

很早,@TG就和我谈过把团队交给我的事,我一直拒绝,这点上,我当时的想法是:我对管理既无经验,也无兴趣,对于程序员干不过30岁这类说法我也无动于衷,我觉得我将写代码到60岁,即便退休,我也会保持编程的习惯。我喜欢它,似乎也擅长这件事。沉浸在一件自己喜欢事情上,恰好这件事还能顺带养活自己,我想不出为何不干

磨合期

因为接手team不久,最初的磨合有些闹心,主要是太多琐事占用了我的编程时间,每次要从代码里回过神来,我就一脸不乐意。

不过好在这段时间并不长,截止到今天,已经有种渐入正轨的感觉。事情渐能理出调理,分出优先级。大家很配合,完成情况也很棒

不过如何挤出更多的编程时间,我还在摸索

协作工具

日常的事务,我们使用钉钉。

团队协作的话,我们使用tower,我很喜欢这个工具,上手简单,细节贴心,里边大多功能我们都用到了,很是顺手。这个工具省下我们许多开会的时间,到处找资料的时间,向老板汇报的时间

至于技术方面,代码仓库我们之前自建gogs(目前楼上同事还在用),我们团队现在切换到gitlab了

团队文化

我有不少想法,慢慢实践。最近付诸实践的是:每周分享会,目前已有三位同学做了分享,效果远超我的预期,无论是大家对技术的热情还是内容的质量

每次分享之后,都有人感慨:啊,这个就是我最近苦苦寻找的东西!

分享结束,分享者在tower存下相关资料,供查阅

近期实践的理念

授权。

关于授权的想法,linus在《just for fun》中有许多精彩论述,就不一一引述了,这本书极其值得一读,尤其是,你喜欢linux。

此外《大教堂与集市》对授权也有精彩论述

阅读

之前Eric提到几次德鲁克,我最近看了一些他的东西,觉得很有意思,准备读他的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